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湄州島戰役回顧 國軍眾志成城 3次突擊 共軍窘態畢露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,共軍渡過長江天險南犯,數月之間,上海等地相繼失守,大批國軍向大陸東南及沿海島嶼轉進。
 三十八年底,國軍在金門保衛戰及登步島戰役先後取勝,但基於戰略及後勤補給考量,仍於三十九年五月將舟山群島駐軍轉進來臺,集中保衛臺灣力量。
 隨著駐舟山群島國軍轉進臺灣,內陸反共武力發展漸形困難,使眾多愛國志士紛往沿海島嶼發展。各單位雖積極訓練,但意見紛歧,且番號凌亂,無法統一指揮。國防部為求整建福建沿海反共游擊部隊,於四十年將「福建省游擊指揮部」改編為「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」,以金門防衛部司令胡璉兼任總指揮,並將福建省區分為閩北、閩南二處地區司令部,各以馬祖的白犬(今為連江縣莒光鄉)、金門為基地,總指揮部設在金門。
 部隊整建完成後,即多次突擊福建沿海各島嶼,一方面打擊共軍士氣,另一方面也獲得軍事情資與作戰實際經驗,亦有牽制共軍對於韓戰兵力調度之效。惟我反共救國軍兵力有限,海島突擊計畫多在擊滅島上共軍後,儘速安全撤離,不做長期占領,以免大批共軍增援後,造成不利我軍情況。
 湄州島屬於福建省莆田縣,位於金門以北約七十浬。四十年三月中,我方反共游擊隊二百餘人,首次突擊湄州島,駐守共軍未戰先退,我方游擊隊擊敗島上的中共民兵後,先行撫慰民眾,並將島上工事破壞,之後主動撤離。
 四十一年一月底,陸軍第七十五師以一個營兵力,配屬福建省反共救國軍,第二次突擊湄州島。我軍分乘軍艦、登陸艦、砲艇和機帆船,由金門出擊;空軍戰機及海軍船艦伺機支援。當日拂曉抵達湄州島西南端海灘,在海軍艦砲掩護下奮勇登陸,直撲島中心。
 島上駐守共軍被我軍壓迫,集結在媽祖廟、宮下二處高地,據險頑抗,並向大陸共軍第八十三師師部請求增援。
 共軍試圖以機帆船數艘增援,但我空軍中途截擊,部分共軍退回,另一部分共軍強行登島,戰鬥至當日午後,共軍因彈盡,被迫分散隱蔽,我軍完成突擊任務,於晚間搭乘美頌艦離開,返抵金門。此次突擊,我軍損失不到百人,共軍傷亡超過兩百人,我軍擄獲槍砲及船隻,戰果頗豐。
 四十二年二月十三日拂曉,福建省反共救國軍配屬第七十五師第二二三團,以三千餘名兵力,三次突擊湄州島。根據史料,當地居民對我軍登島,簞食壺漿,殷切期盼,溢於言表,令登島部隊感動不已。
 共軍探知我軍動向後,第八十二師師指揮所緊急率轄下二團兵力,由駐地出發,經過長途行軍,十四日陸續集結在大陸港口,時近傍晚才在砲兵火力掩護下,開始登陸湄州島。
 但稍早我軍已得知共軍大舉增援情報,於十四日上午十時許,主動撤離湄州島,讓共軍耗費糧食彈藥,師疲無功而返。根據近期研究史料,此次共軍登陸砲火浮濫射擊,造成民宅數十間毀損,島民亦有傷亡。
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及駐金門國軍,多次成功合作突擊福建沿海島嶼,在湄州島、南日島等為人所知的戰役,展現了我軍沿海游擊部隊番號統一的成效。
 且我軍在總兵力不如共軍的劣勢下,仍能爭取主動出擊,充分了解共軍當時海軍軍力不足,對沿岸島嶼應援不易的弱點,不斷運用金門等駐地,進行海上軍事行動。
 國軍官兵眾志成城,盡自己最大能力,發揮平日嚴格訓練成果,並隨時保持靈活機動,讓共軍面臨置重兵則人力不足、分兵各島又有可能被我軍突擊包圍,左支右絀、窘態畢露之境。我軍在揚威沿海島嶼之餘,最大收穫在於藉著這項有效的軍事行動,最終確保臺澎金馬安全無虞。(文/陳巍杉整理)
(點閱次數:1592)